![]() 无线充电盒
专利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盒,包括下壳、安装于下壳上的中壳和盖合于中壳远离下壳一侧的上盖,中壳与下壳之间形成第一容腔,中壳与上盖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待充电设备的第二容腔,第一容腔中安装有无线充电线圈和与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中壳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连通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下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第一容腔连通,下壳与中壳之间还设有连通第二通风口与出风口的风机,风机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本申请的无线充电盒采用风机,可以在盖合上盖时通过空气将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无线充电线盒和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消除充电过程中发热带来的安全隐患。 公开号:CN214337584U 申请号:CN202022829382.2U 申请日:2020-11-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江移超 申请人:Powerqi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2J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盒。 [n0002] 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越来越普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无线充电座。在充电过程中手机和无线充电座都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不仅会影响无线充电座和手机的使用寿命,还会带来火灾等安全隐患。当前有些无线充电座设置呈盒状,这种无线充电座带有盖子,可将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座中盖上盖子进行充电。这种无线充电座在为手机充电时,手机和无线充电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影响手机与无线充电盒的使用寿命,且存在安全隐患。 [n0003]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盒状的无线充电座在为手机充电时,手机和无线充电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影响手机与无线充电盒的使用寿命,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盒,包括下壳、安装于所述下壳上的中壳和盖合于所述中壳远离所述下壳一侧的上盖,所述中壳与所述下壳之间形成第一容腔,所述中壳与所述上盖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待充电设备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中安装有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时向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的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所述中壳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二容腔,所述下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所述下壳与所述中壳之间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n0005] 可选地,所述风机的入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出口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的排风通道。 [n0006] 可选地,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容腔内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围成所述排风通道 [n0007] 可选地,所述中壳包括支撑板、由所述支撑板边缘朝向所述上盖延伸的侧板和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向外延伸的固定板,所述下壳和所述上盖分别扣合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 [n0008]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两端,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远离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一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远离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一侧。 [n0009]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供空气从所述待充电设备下侧通过的凹槽,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两端。 [n0010]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以供空气从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流过的多个凸块。 [n0011] 可选地,所述上盖上设有紫外杀菌组件,所述紫外杀菌组件包括与所述上盖相连的第二电路板和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且朝向所述第二容腔中设置的紫外灯,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紫外灯电连接。 [n0012] 可选地,所述上盖边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紫外灯的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中壳上设有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中壳盖合时触发所述感应开关的触发件。 [n0013] 可选地,所述上盖内安装有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上盖上时向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n0014] 可选地,所述中壳上于所述第一容腔中安装有用于容纳香料的容纳槽,所述中壳上对应所述容纳槽开口位置开设有气孔。 [n0015] 可选地,所述上盖的一侧与所述中壳铰接,所述上盖的另一侧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中壳上设有供所述第一磁吸件吸合固定所述上盖的第二磁吸件。可选地。 [n0016] 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盒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无线充电盒采用风机可将外部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到第一容腔,经第一通风口进入第二容腔,由第二通风口经风机从出风口排出,风机可以在盖合上盖时通过空气将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无线充电线圈、第一电路板和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消除待充电设备充电过程中发热带来的安全隐患。 [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8]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盒的爆炸图; [n0020] 图3为图2中下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4为图2中中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5为图2中上盖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6为图1中无线充电盒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7为图6中沿A-A剖线的剖面图。 [n0025]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n0026] 1-下壳;10-第一容腔;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垫块; [n0027] 2-中壳;20-容置槽;201-第一通风口;202-第二通风口;21-支撑板;211-凸块;212-凹槽;22-侧板;23-固定板;25-第二磁吸件; [n0028] 3-上盖;30-第二容腔;31-第一磁吸件; [n0029] 4-风机;41-排风通道;42-导风板; [n0030] 51-第一电路板;52-第一无线充电线圈;53-控制开关;54-第二无线充电线圈; [n0031] 6-紫外杀菌组件;61-紫外灯;62-第二电路板;63-感应开关;64-触发件。 [n0032]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n003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n0034]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n0035]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36]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7,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盒进行说明。无线充电盒包括下壳1、上盖3和中壳2,中壳2安装在下壳1上,上盖3盖合于中壳2远离下壳1的一侧。中壳2与下壳1之间形成第一容腔10,中壳2与上盖3之间形成第二容腔30,第二容腔30用于容置待充电设备,第一容腔10中安装有第一无线充电线圈52和第一电路板51,第一无线充电线圈52用于向在待充电设备放置于第二容腔内时向待充电设备供电,第一电路板51与第一无线充电线圈52电连接,以控制第一无线充电线圈52输出。中壳2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第一通风口201连通第一容腔10和第二容腔30,下壳1上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口11与第一容腔10连通;下壳1与中壳2之间还设有风机4,风机4连通第二通风口202与出风口12,风机4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风机4可将外部空气由进风口11吸入第一容腔10,经第一通风口201进入第二容腔30,由第二通风口202经风机4从出风口12排出。风机4可以在上盖3盖合时通过空气将第一容腔10和第二容腔30中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便在待充电设备置于第二容腔内30充电时实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52、第一电路板51和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消除上盖3盖合时待充电设备充电过程中发热带来的安全隐患。采用无线充电盒便于待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盒的收纳和携带,同时能够避免待充电设备在充电时受到外部干扰,对待充电设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等。 [n0037]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至图7,风机4的入口与第二通风口202连通,风机4的出口设置有排风通道41,排风通道41连通风机4出口与出风口12。通过排风通道41能够控制排风方向,引导第二容腔30内的空气排出,防止第二容腔30中的空气泄漏至第一容腔10中而影响散热效率。 [n0038]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机4为轴流风机,出风口12位于风机4远离进风口11的一侧,第一容腔10内设有多个导风板42,多个导风板42分别位于出风口12的两侧,导风板42、中壳2与导风板对应的位置和下壳1与导风板对应的位置围成排风通道41。采用轴流风机,能够改变气流方向,以便空气顺畅排出;通过多个导风板42与中壳2和下壳1围成排风通道41,有利于排风通道41的加工,且便于风机4的安装。 [n0039]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与中壳之间设有导风管,风机安装在导风管中,导风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风口和出风口连通,且导风管的两端分别与中壳和下壳密封相连。通过导风管能够将第二通风口和出风口与进风口和第一通风口隔开,引导第二容腔中的空气经第二通风口和出风口排出下壳,使得空气由第一容腔流入第二容腔中,提高空气流通效率,而且也能够促进第一电路板、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待充电设备的散热。 [n0040] 可选地,导风管注塑成型于下壳上,中壳上设有密封垫,密封垫密封导风管与中壳之间的间隙,这样能够避免导风管漏气影响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中空气流速。 [n004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及图7,中壳2包括支撑板21、侧板22和固定板23,侧板22由支撑板21边缘朝向上盖3延伸,固定板23沿侧板22远离支撑板21的边缘向外延伸,下壳1和上盖3分别扣合在固定板23的两侧。其中,支撑板21与侧板22形成容置槽20,容置槽20用于容置待充电设备,上盖3盖合在容置槽20上。在待充电设备收入无线充电盒中时,待充电设备位于容置槽20中,通过容置槽20便于待充电设备的定位和收纳。可选地,出风口12包括多个条形孔组成。 [n0042] 可选地,请参阅图2、图4及图7,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分别开设于支撑板21的两端,进风口11位于第一通风口201远离第二通风口202的一侧,出风口12位于第二通风口202远离第一通风口201的一侧。这样在风机4启动时,空气在第二容腔30中沿支撑板21长度方向流经待充电设备,有利于提高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效率。将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分别设置在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的外侧,能够避免下壳1底面被遮挡影响通风散热。可选地,第一通风口201包括多个第一通孔组成,第二通风口202包括多个第二通孔组成。 [n0043] 可选地,请参阅图2、图4及图7,支撑板21上设有多个凸块211,凸块211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使得待充电设备的底部与支撑板2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供空气从待充电设备与支撑板21之间流过。这样可促进支撑板21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空气流动,促进散热。 [n0044] 可选地,请参阅图2、图4及图7,支撑板21上开设有凹槽212,凹槽212用于供空气从待充电设备下侧通过,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分别位于凹槽212的两端。通过凹槽212便于引导空气流动,促进散热。 [n0045]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5及图7,上盖3上设有紫外杀菌组件6,紫外杀菌组件6包括紫外灯61和第二电路板62,第二电路板62与上盖3相连,紫外灯61安装在第二电路板62上,第二电路板62与第一电路板51和紫外灯61电连接。通过紫外灯61可以对第一容腔10进行杀菌消毒,在待充电设备放入第一容腔10中时,也可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杀菌消毒;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容腔10和待充电设备保持干净卫生。可选地,紫外灯61的数量为多个,采用多个紫外灯61能够保障消毒杀菌更加全面。 [n0046] 可选地,请参阅图2、图4及图5,上盖3边缘设有感应开关63,感应开关63用于控制紫外灯61,感应开关63与第二电路板62电连接,中壳2上设有触发件64,在上盖3盖合在中壳2上时,触发件64触发感应开关63,以开启紫外灯61。在无线充电盒启动后,上盖3盖合中壳2时,中壳2上的触发件64触发感应开关63,感应开关63控制第二电路板62启动紫外灯61,对第二容腔30进行消毒杀菌。在上盖3打开时,感应开关63与触发件64分离,感应开关63控制第二电路板62关闭紫外灯61,停止消毒杀菌。这样能够避免在上盖3未盖合时启动紫外灯61,造成紫外光泄露对无线充电盒周围产生威胁。 [n0047]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中壳上安装有容纳槽,容纳槽位于第二容腔中,容纳槽用于容纳香料,中壳上对应容纳槽开口位置开设有气孔。采用容纳槽可以装入香料(如香薰精油等),香料挥发后经气孔逸散至第二容腔,使第二容腔与放入其中的待充电设备的气味更好,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风机可将香料挥发的气味通过空气传播至无线充电盒外的空气中,改善周围的空气环境。可选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气孔。可选地,容纳槽位于中壳上邻近第一通风口的一端,这样能够远离第一电路板,减缓香料挥发,同时保障安全。 [n0048]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盖3内安装有第二无线充电线圈54,第二无线充电线圈54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置于上盖3上时向待充电设备供电,第二无线充电线圈54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在待充电设备放置与上盖3上时,可通过第二无线充电线圈54给待充电设备充电;在充电时,还可以通过风机4为上盖3散热。 [n004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及图5,上盖3的一侧与中壳2铰接,上盖3的另一侧设有第一磁吸件31,中壳2上设有第二磁吸件25,第一磁吸件31可与第二磁吸件25吸合,以将上盖3固定在中壳2上。通过采用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25可使上盖3自动吸合,便于无线充电盒的收纳,同时,有利于防止紫外光泄露。可选地,感应开关63位于上盖3远离与中壳2铰接的一侧,触发件64位于中壳2远离与上盖3铰接的一侧,这样便于触发件64在上盖3关闭时感应开关63感应触发件64,避免触控开关在上盖3未盖合时开启,或在上盖3盖合时未开启,提高无线充电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n0050] 可选地,请参阅图2、图3及图6,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分别设于下壳1两端靠近底部的位置,下壳1的底部还设有多个垫块13(请一并参阅图7),在无线充电盒放在平面上时,垫块13使得下壳1与平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便空气能够进出。 [n005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下壳1上还设有控制开关53,控制开关53用于控制第一电路板51,控制开关53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控制开关53可以控制第一电路板51向无线充电线圈52和第二电路板62供电,这样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对放入第二容腔30中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或消毒杀菌。可选地,控制开关53为触控开关,采用触控开关便于控制。 [n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无线充电盒,包括下壳、安装于所述下壳上的中壳和盖合于所述中壳远离所述下壳一侧的上盖,所述中壳与所述下壳之间形成第一容腔,所述中壳与所述上盖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待充电设备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中安装有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时向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的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二容腔,所述下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所述下壳与所述中壳之间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入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出口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的排风通道。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容腔内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围成所述排风通道。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包括支撑板、由所述支撑板边缘朝向所述上盖延伸的侧板和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向外延伸的固定板,所述下壳和所述上盖分别扣合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两端,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远离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一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远离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一侧。 [000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待充电设备以供空气从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流过的多个凸块;和/或,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供空气从所述待充电设备下侧通过的凹槽,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两端。 [00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紫外杀菌组件,所述紫外杀菌组件包括与所述上盖相连的第二电路板和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且朝向所述第二容腔中设置的紫外灯,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紫外灯电连接。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边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紫外灯的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中壳上设有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中壳盖合时触发所述感应开关的触发件。 [0009]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安装有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上盖上时向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0010]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一侧与所述中壳铰接,所述上盖的另一侧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中壳上设有供所述第一磁吸件吸合固定所述上盖的第二磁吸件。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6237357B|2021-03-30|消毒柜 WO2017190404A1|2017-11-09|一种芳香型空气净化器 CN214337584U|2021-10-01|无线充电盒 CN107947384A|2018-04-20|无线充电器 CN103512105B|2016-03-02|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包括该电器盒的空调 JP4348865B2|2009-10-21|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4062686A|2014-04-10|加湿器 CN203555970U|2014-04-23|多功能手机消毒器 JP2015164138A|2015-09-10|加熱調理器 CN206160221U|2017-05-10|一种电磁炉 CN212029746U|2020-11-27|一种带有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 CN214807003U|2021-11-23|一种充电uv消毒盒 CN214230894U|2021-09-21|蒸烤箱 CN212699688U|2021-03-16|一种消毒柜 CN214485125U|2021-10-26|一种消毒盒 WO2015074207A1|2015-05-28|一种紫外线消毒器 CN213076704U|2021-04-30|一种热循环烘干的刀具消毒架 CN210274146U|2020-04-07|一种具有空气净化、散热、充电功能的手机壳 CN210961673U|2020-07-10|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1377666U|2020-08-28|一种多功能充电装置 CN214485329U|2021-10-26|一种用于口罩的过滤发生装置 CN212855258U|2021-04-02|一种烘干除味装置 CN212085895U|2020-12-04|无线充电器 CN211479032U|2020-09-11|一种小机箱pc主机散热装置 CN214226185U|2021-09-17|一种头显终端可隐藏的vr实训站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829382.2U|CN214337584U|2020-11-30|2020-11-30|无线充电盒|CN202022829382.2U| CN214337584U|2020-11-30|2020-11-30|无线充电盒|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